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
走上这条不归路,还要从2009年大学毕业开始。当百歌创始人们开始探索北美行医的时候,我选择留学功读PhD,并毕业后选择了回国完成内科住院医,曾获得各种科研荣誉。但是每当参加国际会议,看到行业医学大佬侃侃而谈,内心一个声音一直呼唤着,有朝一日我也希望自己坐在那个位置。我于2017年毅然返美,一边做科研,一边准备着医学考试及临床匹配(Match)。由于繁重的科研任务,2个小朋友的出生,加上作为科研导师的职责,最后以低分通过所有考试。尽管有十年的毕业经历,众多的科研成就, 还是经历了三次Match的种种挫折及惨痛。周围的朋友也劝我考虑病理及精神其他科目,但我内心呼唤这么多年的是内科,我一心坚持并果断放弃他们的提议。接下来就是峰回路转。这一年,一共拿到了12个面试,最终, match到了第四个心仪的项目。我希望在这里共享我这个老IMG(YOG>10年)走过的路,经历,及感受,路并不好走,也很不平坦,诚心所至,金石为开。
建议:
- 行医之路:如果选择行医这条路,三思而后行,是否舍得放弃国内的优厚待遇,还是在美国拼个自由自在,继续高处攀登。-旦选择走这条路,就不要轻言放弃。
- 成功及失败:看到的励志故事都是胜利者谱写的,借鉴以往match rate,失败者很多,但失败经历很少会有人分享。励志的故事可以鼓励我们前进,但是也要审时度势,不断总结,反省提高自己。如果真的尽力了,选择其他出路也不会后悔。执行力非常重要,耐得住寂寞,节省时间,使产出最大化。一时的失败不算什么,目光放长远,不断优化提升自己(package)。
- 天道酬勤:担心YOG长被filter,广发letter of interest。每年申请我都会发超过1000封email要求面试。顾虑太多,迟迟不采取行动,机会就会错过或者被别人拿走。
- 展现自己:保持正能量, 不要放弃任何机会建立与他人的联系。新的单位去建立人脉,有招聘会积极参加,我的2个面试通过学校招聘会拿到的,大胆介绍自己。
- 适机取舍:很多人因为顾虑现在的工作,不想出去实习,或者换低收入的临床工作。很多人宁愿呆在实验室打工,不想放弃现在的科研,但是又羡慕别人match到。有时候,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需要割舍一些东西。我喜欢科研,但是我知道为了今后能够做的更好,选择这条路曲线几年,我不后悔。
- 家庭支持:家人及朋友的不支持可以构成很大的打击,静下心来反思,好好沟通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处理不好,很影响心情,所以尽量得到家庭支持,至少是自己另一半的支持。一旦match上了,这些都不是问题了。
- 心态平和:永远保持学生的心态,这对保护自己也很重要,因为项目对我们老IMG的顾虑就是我们是否可以培训成材。受到别人质疑,一笑而过就好,培养自己抗压能力,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帮助你。
- 新的信息:不要盲从老一辈医生。多跟最近几年match到的人交流,他们有最新的经验。不要一味相信PD的话,他们也怕招不到人,各种画饼,各自利益出发点不同,避免受伤。远不要低估亲戚裙带关系。
- 健康第一:不管怎样,身心健康最重要,因为match之后,就是各种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了。
- 新的旅程:March了当然最好,新的征程即将开启。失败了,也没什么大不了,尽快走出痛苦,制定下一步计划。不管结果如何,多年后回想起来,不要留下遗憾,不要让自己后悔。
最后,我不想灌鸡汤,因为一路走来多难,放弃了多少机会,背负了多少压力,经历了人情冷暖,只有自己清楚。我只分享我的经验,希望能给走上这条路的朋友们一点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