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ff cycle 申请经历和经验
我今年unmatched了,SOAP也完全没有面试。我把SOAP后的时间分为3个时间段来介绍。
时间段1:SOAP及SOAP刚结束的时候
SOAP结束后,NRMP系统会给出一个SOAP之后依然没有填满的program list。那个时候我已经丧心病狂了不挑专业了,大概有4-5个specialty都是我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,于是就给所有这些项目发邮件,附上自己所有的package资料,大概发了200-300个邮件。没有回应。
时间段2:SOAP结束后一个月(大概3.22-4.15)
Off cycle捡漏的位置分2种:第一是有新项目开立,如果是IM 或者 transitional year(TY)之类的项目,一下子就要招10-20人,如果是小科室,就招2-5人;第二种是matched resident因为各种原因来不了了,例如签证办不出来。
新项目开立没有什么时间规律,一年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。matched resident来不了一般要4月多才会发生。所以在,SOAP结束后一个月,我到处找信息(找信息的途径下文详细讨论),然后发邮件投简历。但是一直没有回应。
其实这段时间我不光申residency position,还申各种observership,还有research position之类的,毕竟得开始准备下个cycle了。这个月我估计也发了100封邮件。
时间段3:4.15-5.15
从这个时间开始,matched resident来不了的情况逐渐发生了起来,一搜集到这种信息,就赶紧投简历。
而我之前投出去的简历,开始慢慢有了回应。我在这个阶段一共收到了3个面试,3个面试都是不同的专业。我的经验是,发面试的时间点大概是投出简历的2周后。
之后的流程就是面试,等结果。Off cycle面试后,当Program做出决定后,一般直接给我打电话,可能因为她们也不想等我们慢慢决定吧。所以基本上我接电话的当场就得做决定要不要去,即使我后面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(虽然可能性也不大),但是在那个接电话的当下,我肯定是答应的,因为我作为一个unmatched candidate,得抓住每一个机会,怎么可能舍得让电话前的这个机会溜走。所以我觉得一切都是天意,哪个面试在前哪个面试在后,哪个program面试后出结果更快等等随机因素,决定了我去哪个项目。缘分到了就是到了,也不纠结了。
经验总结
找信息的渠道
- Resident Swap:强烈推荐,它是其他所有公开渠道的集合,它自称能从各个渠道爬数据,并集合到自己网站上。从实际表现来看,它没有吹牛。
- Twitter: @Inside_TheMatch和@ProjectImg 是分享捡漏信息比较多的2个账号。
- ACGME 新项目列表: List of Newly Accredited Programs https://apps.acgme.org/ads/Public
- 各个专业有时候会有自己协会之类的网站,也会发布类似的信息。
- 微信群, MITBBS的微信群以及各个专业的小群,有时候会有一些私下的捡漏机会,我有一个面试是从群里知道的信息。
总结找信息的渠道,其实只要Resident Swap+ Twitter+微信群就行了。最重要的就是resident swap。
在Off cycle拿面试和最终拿职位的决定因素
- 最重要的因素Visa。如果你需要visa sponsorship,那不幸的告诉你,95%是没机会了。从项目的角度说,从5月定下来招谁,到6月中旬Orientation,只有1个多月,是不可能有时间搞Visa的。
- 其他就是常见的因素了,分数、推荐信、YOG等。另外有两个要不能轻视的因素: 第一 STEP 3,其在off cycle的重要程度我感觉超过了在main match中的程度;第二,地理因素,你和program所在地的联系,你为什么愿意去这个城市。美国人不太理解我们IMG哪里都愿意去,有些PD不太敢相信 我们IMG愿意离开目前生活的城市,跨美国去一个很远的城市生活。
总结决定因素,我说的这些因素里,如果你拥有某个闪光点,一定要在email正文里highlight 出来,不要藏在CV里。比如分数,不要VISA,我和这个城市有很强的联系(有朋友,家人等)等。
祝大家一切顺利。没有什么不可能,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。